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丝袜,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99,玩弄揉捏奶头奶水h按摩乳夹

 
 
 
 
  • 首頁
  • 關于我們
  • 發展歷程
  • 技術實力
  • 媒體中心
  • 企業文化
  • 聯系我們
  • 品牌故事(廠志)
  • 空
 
品牌故事(廠志)
北方制桶設備《廠志》(第28期)職工生活—福利設施
[發布時間:2023-10-09 08:49:54] [閱讀次數:2224次] 

職工生活 ——福利設施


      1950年,桶廠成立了總務股,負責職工生活福利工作。第二年,擴大為總務科。文革期間改為服務連。1973年后又恢復總務科。


    1975年廠成立了基建大隊,1979年該隊合并到總務科。企業整頓以后科內設科長1人,負責科內全部行政工作;書記1人,主抓政治思想工作;副科長1人,負責全廠基建工作。辦公室設記錄員、房產管理員、采購員、辦出用品保管員、基建材料倉庫保管員、三費收款員(水電房)各1人,基建技術人員2人,負責低值易耗品工作1人。


     總務科負責食堂,獨身宿舍,招待所,托兒所,衛生所,三匠房(木工、瓦工、薄鐵)、上下水道維修組,材料組,液化氣站,自行車庫,浴池等管理工作,并負責工種糧補助發放,保健食品發放,辦公用品發放。

第一節 住宅

     職工住宅的分配由職代會討論通過方案,總務科具體執行。

     總務科設專職房產管理員負責職工宿舍的管理。下設木、瓦工維修組,隨著職工人數的增加,職工住宅面積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也逐步增加,由1951年到1987年,桶廠為職工建造住宅30300㎡,全廠有70%的職工住上了廠宿舍。



第二節 托兒所

      桶廠托兒所是1951年建立的,當時由于女職工很少,入托的兒童只有幾名,多數是干部子弟。保育員2名,托兒所占地面積30㎡。


     1958年,桶廠職工較多,加之附近單位無托兒所,桶廠托兒所入托兒童達100多名,有保育員9名,兼職所長1名,占地面積100㎡。


     1964年,托兒所搬進廠內,保育員增加到12名。1979年設專職所長1名。


    1984年以來,桶廠加強了對托兒所工作的領導,制定了托幼管理制度、保育人員的崗位責任制。撥專款修建500㎡的娛樂大院,制作了蕩船、轉椅、滑梯、涼亭等,并購置了10多種兒童玩具。每逢“六一”兒童節,總要組織家長座談會;開展小型文娛活動,向托幼兒童贈送玩具 、食品。


     現在入托兒童分小班、小中班、中班、大中班、大班等五級班。大班兒童每天上文化、體育課。對入托兒童定季檢查身體。托兒所食堂主副食花樣多、品種全、營養豐富、味道好,有利兒童的健康成長。


     1982年至1987年桶廠托兒所被市總工會和市生活后勤委員會連續授予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

第三節 醫療衛生

      醫務所建于1950年。當時醫師李亞東兼所長,醫士金延成兼藥劑員,并有助產士1名,護士1名。


     1954年改為保健站,占地面積100㎡,1958年戰福海醫師為站長,醫務人員有8名。設有診務室、外科處理室、注射室、檢查床、藥劑室。負責對全廠職工、家屬一般門診治療及保健工作。


    1967年改為衛生所,增設了化驗室、可做一般的化驗,1975年增設了中醫科。


    1977年為方便職工、醫務人員定點到車間看病。1980年衛生所人員增加到14名。對醫務人員進行了有計劃的培訓,并為廠勞動服務公司培訓5名醫護人員。增設了醫療器械(化驗、冰箱、恒溫箱、烘干箱)還有婦科檢查床、X光、高壓滅菌器。并增加了兒科診室、婦科診室。方便了職工看病。


    1982年以后,衛生所有了較大的變化,除為職工、家屬看病外,實行對外開放,中醫科安正心大夫高尚的醫德和精悍的針灸技術為很多疑難患者解除了病痛。


    衛生所每年為廠托兒所兒童體檢1-2次,注射預防針,對廠女職工做一次婦科檢查,并為黎明小學的學生體檢一次。經常配合市有關部門開展預防流感等傳染病的防治及宣傳工作。


    1983年以來,為壓縮醫療費用的開支,實行了醫療費收費制度,醫療費改革按季發放醫療費根據不同工作年限分別收費20%、30%、40%及免費。為加強傷殘管理和鑒定工作,成立《醫務鑒定委員會》,負責全廠慢性病、工傷鑒定、療養、復工,職工病退等工作。


    1985年又增設了五官科、牙科。外科增加了小手術。增加了肝功化驗,X光透視,照相,心電圖檢查等醫療業務。


     1986年,衛生所修了鐵柵欄、院內栽上了樹木,環境清靜整潔。

第四節 職工食堂

      食堂建于1950年。當時有管理員1人,采購員1人,用餐人員月20人。


      1952年,用餐人員增加到50多人。設有中灶、大灶。每周改善一次。


     1954年修建500㎡的食堂,炊事員6人,就餐人員200余人,并增設了回民食堂。


     1958年以后,食堂就餐人員增加到600多人。


     1960年,就餐人數近千人。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食堂實行了定量標準,實行頓餐券,以瓜菜淀粉代糧。由于管理人員與炊事人員的精心制作和努力連續兩年被評為市先進食堂。


     1965年,新建一座約200㎡的食堂。炊事員8人,兩班制,每日中午為高溫作業的同志做保健菜并送到車間。還為職工做病號飯。


     1977年,建造一座1073㎡的樓房(食堂、招待所),食堂面積約500㎡。內設有一座10㎡的保溫庫。


     1980年食堂改為渤海酒店,對外營業,內宿職工每月補助20元錢。飯店由勞動服務公司經營。


     1982年渤海酒店停業,恢復職工食堂。


    1986年,對食堂廚房進行改建,更換了爐灶,新修了水磨石地面,墻壁和售飯廳,爐灶都鑲上了白瓷瓦。大飯廳更換了固定式的圓桌凳,增設了80㎡的客人餐廳,增設了電扇、屏風、轉式餐桌、餐具等。

第五節   浴池

     1951年廠內只有面積約6-7㎡的職工浴池。


    1954年建立了一座60㎡的浴池,男女職工輪流使用,星期日為家屬使用。


     1983年在廠區內建一座浴池,占地面積為400㎡,男女分別為200㎡,其中男女休息室各50㎡。休息室內設有衣柜、長椅、拖鞋等。墻壁和地面均有瓷磚鑲嵌。


    1987年廠內為鑄造、制罐車間男女職工新建衛生間。


    女浴池專門設有婦女衛生間,每天下午為女職工開放。


   1986年桶廠浴池被評為市先進浴池。

第六節   液化氣站

     1980年在廠門外西側建立了一座180㎡的液化氣站。同時將桶廠八噸進口五十鈴汽車改裝為容積四點五噸液化氣槽車。由于上級領導機關的大力支持,從遼河油田爭取了100噸液化氣,使職工開始用上了液化氣。為了解決長久氣源問題,廠領導親自到有關部門聯系,從  1980年開始由石油部每年撥給150噸液化氣指標,由大連石油七廠供應。并先后從遼陽、鞍山等地購置了1050個液化氣鋼瓶。從此結束了有罐無氣源和有氣無罐的問題,基本上保證了職工用氣、解決了做飯難的后顧之憂。


     1983年又將桶廠組裝的氣泵進行了更換,購入兩臺氣泵成套設備。1984年在大連購置了4.5噸國家定型新大罐。


    1985年,因桶廠液化氣站在廠門口距居民區較近,存在著不安全因素,經有關部門研究,批準在老邊區雙井村新建起了一座130㎡的分裝站。原液化氣站改為中轉站。這樣有了分裝站又有了中轉站,保證了安全 又方便了職工。


     氣站十分重視安全問題,設置了各種消防器材,建立了規章制度和崗位責任制。液化氣站工作人員立足于為全廠職工服務的方向。幾年來為老弱病殘外出職工服務到門、把氣罐送到家。為職工修理液化氣罐。對老干部優先裝氣。職工中有特殊困難的優先照顧。


     液化氣站現有液化氣鋼瓶2300個,先后對老干部、雙職工發給兩個氣罐,最近又對1971年以前參加工作的職工發給第二個氣罐。

第七節  自行車車庫

     1964年建立了自行車車庫,用鐵皮蓋起來的簡易車棚,面積200㎡。日存車輛200余臺、管理人員有3人。


     1976年在廠門西側蓋起了400㎡的簡易車庫。


     1982年對車庫進行了翻建,占地面積546㎡,并增加了管理人員。


     1984年以來,為了加強對自行車的管理確保存車安全,實行了文明存車,制定了管理制度,開始使用自行車標牌,見牌存取車,按車間固定位置存放。有3人分班負責管理。車庫設充氣泵1臺,為職工自行車充氣提供方便。

 
 
主辦單位:營口北方制桶設備科技有限公司 市場部電話:0417-3288192 備件銷售熱線:0417-3288192 售后服務熱線:0417-3288153
公司地址: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營口市新聯南大街109號 遼ICP備05010392號-1 遼公安網備:21080302000298
版權發布:營口北方制桶設備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營口愛思達計算機信息網絡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宁县| 长顺县| 济源市| 阳江市| 江西省| 剑川县| 绍兴市| 张北县| 长岛县| 香河县| 义马市| 峨眉山市| 库伦旗| 益阳市| 介休市| 绩溪县| 锦屏县| 古浪县| 平山县| 阿拉善右旗| 信丰县| 嘉祥县| 修武县| 方城县| 固镇县| 东山县| 济阳县| 石城县| 德安县| 龙海市| 秦皇岛市| 阿巴嘎旗| 高台县| 新田县| 安图县| 连南| 桃园市| 永靖县| 瑞丽市| 新干县| 临城县|